《鏡周刊》報導:台灣防疫激發《罩得住》靈感

《鏡周刊》報導:台灣防疫激發《罩得住》靈感

【桌遊《罩得住》(上)】口罩荒激發靈感 心理師設計桌遊傳達防疫觀念
轉載自作者:周文凱 (鏡周刊2020.03.27)
【桌遊《罩得住》(下)】疫情資訊爆炸 維護身心健康別太聚焦負面訊息
轉載自作者:周文凱 (鏡周刊2020.03.27)

武漢肺炎(新型冠狀病毒,COVID-19)疫情全球擴散,口罩成為了重要的防疫物資。然而口罩種類多、防護程度各異,適合的穿戴情境大不相同;在產量有限的情況下,如何適當分配,也是一門學問。

《用桌遊,陪孩子玩出天賦和好個性》作者、擅長運用桌遊進行輔導的諮商心理師王雅涵,就從口罩分配獲得靈感,設計出桌遊《罩得住》。期盼透過遊戲化的方式,傳遞更多防疫相關資訊;也讓大家能在防疫優先、減少外出的嚴峻時刻,藉由玩遊戲維持身心健康。

台灣防疫激發出《罩得住》靈感1心理師王雅涵從先前的口罩荒激發靈感,與2Plus桌遊設計工作室合作推出《罩得住》

談起當初《罩得住》的設計發想,王雅涵表示完全是靈光乍現。2月中她在一個「翻轉教育」的研習活動中,指導學校老師在教學中應用桌遊;在聊到把生活中事物轉化成遊戲時,就有了靈感。「很多簡單遊戲都會有那種......搶牌啊、配對啊的機制;我就想到其實『搶口罩』這件事情,好像滿適合可以變成一個遊戲的。」

她回憶,在武漢肺炎疫情初始之際,台灣一度興起口罩搶購潮。由於產能有限,為了遏止過度囤積,政府啟動了口罩實名制,也不斷提出呼籲「把口罩留給需要的人」。當時網路上還有懶人包介紹各種口罩差異、及建議的使用族群;「我就覺得,讓需要(口罩)的人,都可以得到適合的口罩,才是最好的防疫方法。而配對的遊戲機制就可以搭配。」

「實際想這個遊戲的內容,大概就是一個晚餐的時間。」王雅涵邊吃飯邊寫下了玩法,後來又用電腦畫了卡牌自己試玩。她原本沒有想要出版發行的想法,但因為想聽聽其他人的意見,看遊戲好不好玩,「好玩的話,以後上課我可能可以自己印啊、玩啊。」所以她把設計傳給了好友、也是2Plus桌遊設計工作室負責人王亞灣。

台灣防疫激發出《罩得住》靈感2想出遊戲概念後,王雅涵還自己做了簡報介紹。台灣防疫激發出《罩得住》靈感3王雅涵邊吃飯邊構思遊戲,隨手畫出卡牌。台灣防疫激發出《罩得住》靈感4後來直接用電腦設計排版,把卡牌印出來試玩。

「基本上,她整個遊戲都已經做好了,大概8成到9成,」王亞灣回想第一次玩到《罩得住》時,就覺得「是一個非常好的作品,這個一定要發。」

她還記得當天是2月18日,試玩後2Plus團隊就立即啟動遊戲製作,由資深桌遊設計師龔義詔擔任編輯,並進行數據微調;因為出版時程較趕,較費時的美術還特別請外包插畫家協助。「他白天上班,晚上回家就開始畫,好像整個228假期也在畫。」僅花了約一個月左右、3月25日就迅速推出這部作品。

「我們有一個半公益推廣的概念,」王亞灣解釋,過往2Plus做原創遊戲大多是以精裝規格推出,而《罩得住》是以卡牌為主,「我們就做得像UNO一樣的紙盒吊卡,」定價也較低,讓人比較容易入手;如果是醫療人員、公衛體系或是學校教學使用也另有優惠。另外她也請王雅涵做了一份簡報,便於運用在防疫觀念的推廣。

台灣防疫激發出《罩得住》靈感5《罩得住》包裝體積不大,主要以卡牌進行遊戲。

模擬資源分配 過度囤積會扣分

《罩得住》的遊戲時間大約10分鐘左右,卡牌分為「人物牌」「功能牌」,另外還有一張「肥皂牌」。遊戲進行的主要兩個動作就是「抽人物牌」到自己手中,以及「翻功能牌」到桌上;其中人物牌又包含了「健康的人」「生病的人」「老弱婦孺」跟「醫護人員」,而口罩相關的功能牌則有「布口罩」「活性碳口罩」「醫療用口罩」及「N95口罩」。遊戲分數主要會由人物牌及搭配的口罩獲得,也就是「 分配資源」的概念。

舉例來說,如果最終結算分數時,有「醫護人員」搭配「N95口罩」的組合,可以一口氣拿到3分;但如果配對錯誤,像是「N95口罩」給了「生病的人」,就無法獲得分數。甚至如果玩家手上有「老弱婦孺」「醫護人員」及「生病的人」,在遊戲結束前卻無法搭配到任何口罩,那還會被倒扣分數,因為無法提供適當的防護;但如果又為此手中拿取了太多口罩牌,最後卻沒有人可以分配,也會被扣分,藉以懲罰「過度囤積」的問題。

台灣防疫激發出《罩得住》靈感6口罩如果囤積過多、找不到人物牌組合,最後會被扣分。

台灣防疫激發出《罩得住》靈感7不同人物要搭配不同口罩才能獲得分數,適合的口罩標示在卡牌上方。

「我們不能獨占,」王亞灣解釋,「我們要透過遊戲機制,強制分配(口罩)給不同的人。」

「台灣目前是防疫做得相對好的地方;那台灣做得相對好的,其實口罩是非常重要的。」王亞灣認為這包含了口罩的控管,以及台灣人大多都能接受戴口罩。她觀察現在歐美疫情失控,不愛戴口罩也是原因之一。而這款遊戲也可以傳達適當穿戴口罩的重要性;「我們做的時候是做雙語,所以卡片上面有英文,然後說明書我們也預備好的英文的版本,如果國外的朋友他們有興趣的話,他們可以直接(官網)下載我們的說明書。」

台灣防疫激發出《罩得住》靈感8《罩得住》是一款注重資源分配的家庭小品桌遊,同時也希望透過遊戲傳遞防疫資訊。

在桌遊《罩得住》的卡牌中,職業是諮商心理師的王雅涵,還特別設計了「資訊焦慮」的功能牌;遊戲封面標語也特別強調「身心都防護,全民罩得住」,在疫情資訊爆炸的當下,避免過度恐慌、焦慮,也是遊戲想要宣導的重點。

遊戲中的功能卡牌除了各種口罩牌外,另外還有「勤洗手」「量體溫」「消毒酒精」及「資訊焦慮」。「功能牌就能增加一些互動性,」王雅涵解釋這些跟防疫相關的功能牌,遊戲中都有對應的動作要執行。例如政府持續宣導洗手的重要性,「所以就想說洗手的時候就是要搶肥皂(牌)。」另外像是如果使用「消毒酒精」,就是可以指定對手棄牌,「噴酒精就是要噴左右的人,就可以增加左右的互動。」

而「資訊焦慮」,是她看到許多民眾會因為疫情新聞感到焦慮、恐慌,特別設計的功能牌;除了遊戲裡的功能外,她建議如果教育單位透過桌遊在衛教時,也可以順道進行輔導。

台灣防疫激發出《罩得住》靈感9遊戲中設計了「資訊焦慮」的功能牌。在疫情資訊爆炸的情況下,王雅涵觀察有不少人會因此感到害怕、焦慮。

「因為大家常會因為看了很多新聞,會很焦慮、很害怕;有時候大家去搶(物資),可能也是因為害怕自己沒搶到。例如如果沒搶到口罩,可能(覺得)就會生病。」王雅涵在製作的遊戲簡報中也提到,人為了獲得對生活的控制感,可能會吸收過多資訊;甚至可能有未經查證的內容,甚至是過度聚焦在負面訊息,反而會增加內心對未知的恐慌。

「大家如果真的很焦慮的話,就暫時不要看新聞了。」王雅涵呼籲,有時除了身體健康、避免生病以外,「心理健康還是要顧。」玩遊戲也是保持身心輕鬆愉快的方式,這也是這款桌遊出版的目的之一。

此外,在嚴峻的疫情下,她也希望台灣人能夠團結,持續替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加油。「『用愛取代批評,用歡樂取代恐懼』,我覺得這是這個遊戲的重點。」她以從事諮商工作的經驗分享,「一句鼓勵的話,跟一句批評的話,對於正在努力的人就會有很大的差別;今天如果一句批評,可能就會讓醫護人員他們累積很久的壓力崩壞。」

台灣防疫激發出《罩得住》靈感10王雅涵在校園進行輔導時,也準備了《罩得住》讓學生試玩,並趁機宣導防疫觀念。(王雅涵提供)

術業有專攻 但不排斥再設計桌遊

對王雅涵來說,《罩得住》是她首次設計、出版的桌遊。問她未來是否還想要嘗試設計?她表示不排斥,有機會也想嘗試做一些可以應用在輔導、諮商的遊戲。

不過她也覺得目前已經有很多適合她工作上應用的好玩遊戲了。「我覺得術業有專攻,我覺得有想法可以提出來討論,然後跟專業的人合作,這是一件很好的事;像這件事(《罩得住》),就是一個很快速的、彼此之間專業的結合。」

您可能也會感興趣:

《親子天下》報導:玩桌遊學素養

面對108課綱,什麼遊戲可以提升「核心素養」?

《走過台灣》續作:美麗的國界 追尋《寶藏臺灣》

桌遊走過台灣 用遊戲了解台灣史

世界翻轉中-遊戲二代桌遊夢(TVBS)